C型觀點--基督徒改變社會的行動力(原書名:當代基督教與社會)

C型觀點--基督徒改變社會的行動力(原書名:當代基督教與社會) 特價

C型觀點--基督徒改變社會的行動力(原書名:當代基督教與社會)

編號:000548694
ISBN: 9789861986661
作者: 斯托得 (John Stott)
譯者:劉良淑
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2-01
  • 定價:NT:700

  • 折扣:9

  • 優惠價:NT:630

若下單後該商品缺貨、絕版、停版狀況,
我們將會E-mail寄送訂單缺書通知!
你所關心的雖然是小事,在神眼中卻是你在世上作光作鹽的大事!

早上的一杯咖啡,無意間剝奪中南美洲孩童上學的機會;騎乘摩托車遨遊城市街道時,卻影響北極熊安居的家園;隨意棄養的流浪貓狗,刺痛你我的心扉;深愛的家人,正遭逢婚姻崩解的撕裂;殘障者得不到更多就業的機會,外籍勞工受到雇主虐待的威脅;一天工作十小時養不飽家人,惡性倒閉、裁員的風險毀損著上班族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在選舉口號中灰心,恐怖行動再次使無數家庭破碎;遠方的國家在打仗,老人、孩童流出無辜鮮血……。

然而,在這一切黑暗敗壞之中,基督之光仍然穿透其間,你所關心的事情,不只是一件小事,你所做出的事情,不一定全然無用。《C型觀點》讓你明白你絕不孤單,因為神在最微小之處看見你為天國做的大事;它能夠幫助你建立簡樸生活中富足的生活,教導你成為看顧弱勢族群的正直人,支持你發出兩性平等的公義之聲,建造你對基因工程科技發展的判斷力。倘若你仍不知道如何參與這個世界,《C型觀點》會是你絕佳的起始點,它將幫助你發現熱情可以投注的地方。

《C型觀點》是基督徒的觀點,全能真神是其中心,周圍鄰舍為其關懷;《C型觀點》也是改變世界的觀點,它引領人分析問題、查考聖經、聆聽與行動,溫柔又堅定地持守改變社會的可能。

本書為《當代基督教與社會》增訂版(英文原著Issues Facing Christians Today第四版,2006,Zondervan),全書的修訂持續準確、全面性地緊扣時代的脈動,秉持斯托得牧師數十年來對社會議題的熱切關注,以及深入嚴謹的聖經觀點和神學反思。

本書增加新的章節討論生物科技發展的議題,由倫敦大學懷亞特博士(John Wyatt)撰寫;並邀請各相關議題領域專家學者,提供專業建議。書末附有閱讀指引,提供個人及小組進一步思考及討論。
當代叢書總序
第一版序言(1984)
第二版序言(1990)
第三版序言(1999)
第四版編者序(2006)
斯托得小柬

第一部 處境問題

第一章 改變的世界——基督徒應當參與嗎?
面對現代生活的複雜性,基督徒會受誘惑。一種人為絕望所擄,甚至落入犬儒心態,他們會說基督徒意見紛歧、聖經已過時、有些問題只有專家才能瞭解,根本沒有希望。另一種人則十分天真、單純,他們希望快速解決問題,看事情黑白分明,而沒有在聖經的亮光中作智慧的反思,與所面對的問題掙扎。因此,我們所要做的,乃是發展基督徒的思想。

第二章 複雜的世界——基督徒的思想有特色嗎?
我們既蓋教堂,又扔炸彈;我們為病危的人發展加護病房,又用同樣的科技來折磨觀點不同的政敵。這就是「人」,奇怪的兩面組合,既是地上塵土又有神的氣息,既尊貴又卑賤,既理性又非理性,會愛又自私,像神又像獸。耶穌向我們透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神要用卑微的人、不可能有作為的人、微小的人,來改變世界。

第三章 多元的世界——基督徒的見證有影響力嗎?
我們聳聳肩說:「世風日下!」但這是誰的錯?倘若太陽下山,房屋很黑,怪房子並沒有用,問題乃是:「光在那裡?」;如果肉變壞了,怪肉也沒有用,容許細菌滋長一定會壞,問題乃是:「鹽在那裡?」倘若社會腐化,怪社會並沒有用,因為墮落的人本來就會如此,問題乃是:「教會在那裡?為何耶穌基督的鹽和光沒有滲入、改變社會?」

第二部 世界問題

第四章 戰爭與和平
「恐怖主義」一詞來自拉丁文terrere,意思是「讓人顫抖」,我們的反應也包括在該名詞的含義裡。
凡是渴望和平的人都對暴力產生反感,這種感受足以跨越種種文化與宗教的藩籬,將人團結起來,互相尊重、瞭解。基督徒蒙召存有盼望,知道個人可以改變、社會可以實踐公義,相信人們可以轉離暴力、擁抱和平;為了這個目標,即使在暴力充斥的世界,我們還是不能放棄努力。

第五章 環境的保育
我們承認人類認為征服大地比征服自己更容易。希金斯的書《第七號敵人》說到地球的前六名敵人是人口爆炸、糧食危機、資源稀少、環境惡化、核能濫用及科技,而第七號敵人正是我們自己。在面對今日環境問題的挑戰時,個人有盲點、政府也有惰性,人類對於其道德和宗教能力需要有新的自覺、異象與儆醒。這可能實現嗎?基督徒認為是可能的。

第六章 全球的貧困
麥爾斯:「貧困者自我形像受損,以為他們除了服事有權勢的人之外,再沒有任何有意義的事可做。非貧困者,有時是開發的促進者,則受到另一種試探,想要在窮人的生命扮演上帝的角色,以為他們所擁有的金錢、知識、地位,是因自己的聰明而來,或是他們所屬團體的權利。貧困者與非貧困者都需要重新認識自己真實的身份,以及真實的職責。」
第七章 人權
為什麼人不應當受酷刑?為什麼關心人是否有食物吃、是否受到教育?人權的用語是一種道德語言,因為它嘗試要描述何為正確、何為美善,但它也是一種政治語言,對人權的訴求無法終止爭辯,反倒常引起爭辯。在人權的背後需要有某種道德架構,成為其基礎與權威的來源,缺乏這種架構,它無異存在於道德的中空,而陷入自我參照的危險。

第三部 社會問題

第八章 工作的世界
有一個故事講到,一天有個人在鄉間小道散步,來到一個採石場,有些人在那裡工作。他問他們在做什麼,頭一個不耐煩地回答:「你不會看嗎?我在鑿石頭。」第二個頭也不抬地回答:「我每週賺一百英鎊。」但同樣的問題問第三個人,他就停下來,把十字鎬放下,站起來,挺著胸說:「如果你想知道我在做什麼,我在蓋一間禮拜堂。」

第九章 商業關係
製藥公司對北半球小毛病的藥物深入研究,卻忽略了嚴重危害南半球的疾病。如熱帶疾病,佔全球疾病的50%,研究經費卻只有3%。
基督徒在商業界面對困難的道德處境時,愛是針對商業社群來表達,而公義則是針對商業結構的處理;基督徒在商業界的角色,是發揮自己一切的力量來達到愛與公義。

第十章 多族裔禮讚
根據大倫敦政府的資料,英國的國民醫療保健系統中,23%的醫生、47%的護士都出生在英國本土以外。這些人並非侵佔了當地人的工作──這是歧視移民之人的恐懼;事實上,他們乃是填補了勞工市場的空缺,回應了需要。最近英國內政部的研究發現,一九九九至二○○○年的稅收,移民所繳納的數額約達二十五億英鎊。

第十一章 簡樸、慷慨與滿足
簡樸的原則很清楚。第一個相關的心態就是知足。注意我們真正的需要為何,又用什麼來填滿需要;以造物主的禮物為樂,但不喜歡浪費、貪婪與雜亂;認同箴言的話:「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因為擁有太多或太少,會導致否認神或不榮耀神。只要是會妨礙我們愛神愛人的事,都一概遠離。

第四部 個人問題

第十二章 女人、男人與神
如果,我們對教會領導的看法,是耶穌所描述的僕人,婦女有何不夠資格之處?神國度的僕人以謙卑為記號,而非以權柄為表記的事奉。對男人而言,意思是以捨己的服事表彰神賦予他們作頭的身分;對女人而言,意思是順服作頭的帶領,不要去蔑視或推翻它。這樣,男人便可真為男人,女人便可真為女人。

第十三章 婚姻、同居與離婚
和好乃是基督教的核心。這些年來……任何人問我離婚的問題,我都不立刻回答,而是先談另外兩個題目,即,婚姻與和好。這是追隨耶穌的一點努力,效法他的優先順序。當法利賽人以離婚的理由來詢問祂,祂乃是要他們回顧最初設立婚姻的情形,如果我們太專注於離婚及其原因,而不注重婚姻與其理想,就落入了法利賽主義。因為神的旨意乃是婚姻而非離婚,祂的福音是和好的佳音。

第十四章 墮胎與安樂死
他們指斥我們這「啟蒙」了的西方社會為「黑暗時代」是否正確?至少在這件事上,我認為他們是對的……如果我們為那些未出生者而爭取,卻對已出生者不甚關心;就如對受虐待、被忽略的兒童、被欺侮或棄絕的母親、住在貧民窟的人或難民,都不聞不問,我們便不夠正直。基督徒應當委身於人類生命,一方面護衛其神聖,一方面提昇其品質。

第十五章 新生物科技
人類的死並不是「自然」的,不是神原初的計畫,由於人的罪,宇宙都在「敗壞的轄制」之下;聖經的這種角度,讓我們感受到醫療和健康照顧的限度。儘管我們的知識和科技有長足的進步,仍然不能挽回身體的敗壞與死亡,科技或生化不可能有辦法解決人類狀況的至終謎題,在神嚴厲的憐憫中,通往生命樹之路仍然被發烈焰的劍把守著。

第十六章 同性伴侶關係
我們同享身為人的榮耀,同受身為人的悲劇,包括性別與生命其他層面;除了耶穌之外,沒有一個人在性上無罪。我們必須按聖經的亮光來判斷是非,不應當逃避,但我們不可以用定罪的態度來看人,我們怎樣判斷人,也必照同樣的標準受到審判。沒有人有權帶著道德優越感,何況,性的罪並不是惟一的罪,甚至亦不一定是最邪惡的罪;驕傲與假冒為善比它更糟。

結論
第十七章 基督徒領袖的需求
最終極的例子,是主耶穌自己。我們常聽見人說,祂總是接近群眾、滿足他們的要求,但其實有時候祂會打發群眾離開,拒絕讓急事取代重要之事;祂經常從公開事奉的壓力與光芒中退下,為要單獨尋見祂的父。最後,祂與門徒一齊面對考驗。我經常自問,他們怎麼會離棄祂逃跑,而祂又怎能如此安寧地走上十字架?答案豈不是:祂去禱告,而他們卻在睡覺?

研討問題
索引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登入註冊 後檢視商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