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教義
從八福山到獅子山:登山寶訓的時代意義
產品資訊歷代以來,不斷有人從登山寶訓看當時世局的意義,也從這段經文思考基督徒的使命。研究登山寶訓的著述之多,有如浩瀚大海,顯示它對每一代的適切性,也證明要理解登山寶訓也許不難,但若要實踐,尤其是真誠地活出聖經的教訓,卻是任何時代的挑戰。作者簡介蔡錦圖,香港信義宗神學院神學博士。研究聖經翻譯和教會歷史..
從創世記認識聖徒的生命:創世記心得-基督徒生命之道
內容簡介〈創世記〉共50 章,分兩大部分1~11 章為人類的歷史,12~50 章為以色列歷史。前半部分主要人物有亞當、以諾、挪亞、閃,後半部主要人物有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亞伯拉罕 築壇 獻上活祭 因信稱義以撒 鑿井 靈命進深 因信成聖雅各 立柱 生活見証 因信得榮約瑟 外衣 披戴基督 因信得..
從唐朝景教到廿一世紀:中國教會歷史
本書以辛亥革命為分水嶺,把中國教會歷史劃分為古代和現代兩個部份。 古代中國教會歷史是從唐朝景教到辛亥革命,經歷了1280年的時間;近代中國教會歷史則是從辛亥革命後直到廿一世紀的110年間。這110年間的教會變遷,其複雜的程度,政治對宗教的衝擊,遠超過之前的1280年。 近代中國教..
從恩典啟航:加爾文主義的生活實踐
在人類生存的每一寸領域中,基督這位萬有的主宰都宣稱:「它是我的!」本書帶我們走訪實踐神學的領域,看到加爾文主義如何應用在實際的、全面的生活中;這個充滿盼望、切合實際、平恆穩定、注重傳福音的信仰系統,如何為我們的生命帶來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領悟到我的世界並不是以我自己為中心,而是以神為中心,祂才是我..
從文化全球化看中外宗教交流史
由於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熾熱討論,近年越來越多外國學者採用全球的視野來審視人類的歷史、尤其人類文化的傳承與相遇。中國學界較少採取此寬泛的進路,反而較多以中國為中心或出發點,考察中西文化交流。然而,無論採取哪種進路,都十分肯定宗教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過往,已有學者探討中外宗..
從破相到上帝的形象
內容簡介2021年適逢甘為霖逝世百週年,為了進一步在台灣教會推廣相關事工及神學教育,在長老教會研發中心的支持與資助下,由伊甸基金會、台灣障礙研究學會、高雄醫學大學醫社系、濟南長老教會,及女聲神學工作室共同籌辦了「從破相到上帝的形象:教會身心障礙事工及本土解放神學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邀請跨學科跨宗教..
從空間進路到神的國度:在地、在教會、在城巿
簡介我們實實在在的基督教信仰和信念,指向和憧憬著甚麼樣的美善城市呢? 教會作為城市的神聖空間,肩負著甚麼使命?在推動符合神心意的城市和社會發展中,又擔當著甚麼角色?在城市平凡匆忙的生活中,越過眼前的現實,一起觀見在地眾生的美善本質。 本書從空間進路出發,以多角度探究聖經文本中的空..
從聖經看預定論
人的得救是神的預定還是人的自由意志選擇,從奧古斯丁以降,一千多年來就一直是教會之間爭論的議題,目前在華人基督教界的一些地方,加爾文主義者與阿米紐斯主義者尖銳對立,形同水火,影響了主內的合一。有些地方,彼此指責對方偏離了真理,甚至將對方定爲異端,對內造成傷害,對外失去見證。主耶穌說:「若一家自相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