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神學:承繼過去、盼望未來、信實地回應此刻 HOW TO INHABIT TIME : UNDERSTANDING THE PAST, FACING THE FUTURE, LIVING FAITHFULLY NOW

時間神學:承繼過去、盼望未來、信實地回應此刻  HOW TO INHABIT TIME : UNDERSTANDING THE PAST, FACING THE FUTURE, LIVING FAITHFULLY NOW 特價

時間神學:承繼過去、盼望未來、信實地回應此刻 HOW TO INHABIT TIME : UNDERSTANDING THE PAST, FACING THE FUTURE, LIVING FAITHFULLY NOW

編號:A1814/000604086
ISBN: 9786267530030
作者:蘇明思James K.A. Smith
譯者:謝佩知
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9-02
  • 定價:NT:420

  • 折扣:7.5

  • 優惠價:NT:315

若下單後該商品缺貨、絕版、停版狀況,
我們將會E-mail寄送訂單缺書通知!

內容簡介

★《出版人週刊》星級佳評

★ ECPA基督教圖書獎2023年生活類最佳圖書

★2023年《今日基督教》年度好書獎決選入圍作品

(基督徒生活與靈性塑造類)

★Outreach2023年基督徒生活類推薦讀物



料理達人提醒我們更多專注於季節限定的土產滋味,

文學家說,正因為春去秋來,嘆賞幽情才有了發聲空間。

哲學家認為,計時系統讓我們忽視了時間的綿延特質,

存在主義則思索:人生是否只是被拋擲在時間中的偶然?


蘇明思說,以上皆是,但時間更是上帝注入無限可能的奇妙器皿,

時間帶走的、時間贈予的,時間孕育變化的,以及時間本身,

都是上帝使我們生命成長豐富的方式。

時間把過去一切輸送到現今:包括耶穌道成肉身與十架救恩;

時間接續未來:必然再臨的神國,是幫助我們校正方向的目標。

而活在此刻的我們,要運用過去賦與的一切,察驗聖靈的工作與節奏,

並以個人獨有的方式真誠回應造我們的上帝。


◐如何面對我們的遺忘?

◑如何向逝者學習?

◐如何(不)活在當代?

◑如何愛你將失去的?

◐如何活在當下?

◑如何高唱願主快來?


蘇明思以抒情的筆調,藉著六個思考操練及三篇傳道書默想,

幫助讀者感受時間的質地,找到個人與群體當下的階段性任務,

並與終將消逝的萬事萬物,一同浸潤於滿溢恩典的時間巨流中。


蘇明思這本討論時間的書令人深受激勵,因為它並不像沙漏中的沙從指縫間流失那樣令人絕望,反倒像是一份神聖的禮物,幫助我們有能力辨認時間醞釀成的珍珠,既思慮周到又引人入勝。

──索弗柔妮亞.史考特(Sophfronia Scott)

《The seeker and the Monk: Everyday Conversation with Thomas Merton》作者


蘇明思運用聖經的、哲學的、心理治療的種種洞見,把我們的生命編織進現今這個令人懼怕且分心的時代中,少見的、偉大的、神奇的戲劇裡。他也用這樣的方式,勇氣十足地述說了他藉由個人過去、集體歷史,以及上帝仍舊在進行的救贖,發現未來盼望的故事。

──克雷格.巴恩斯(M.Craig Barmes)

普林斯頓神學院( 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院長


「真理誕生於時間與永恆的交會點,像化學作用一般,兩者缺一不可。」透過引入「屬靈計時」(spiritual timekeeping)的視角,蘇明思幫助我們把時間重置到屬靈生命的核心位置,使真理回到時機中的踐行與體認,重申道成肉身不可或缺的生成條件。書中更透過默想《傳道書》的選段,使哲學思考與經文信息互相參照,呈現更深刻的洞見。

──梁柏堅(香港突破機構副總幹事)

收回

 

 

作者介紹

作者 蘇明思(James K.A. Smith)


美國加爾文大學(Calvin University)哲學系教授,也是積極參與討論的公共知識分子以及文化評論家,擔任《圖像》雜誌(Image Journal)的主編,進行信仰與藝術的深度探討之外,也致力成為學術界、教會與社會的對話橋梁。著作等身,中譯本有《欲望的門訓》(校園出版)、《與後現代大師一同上教會》(基道出版)。


譯者 謝佩知


政大國貿系、輔仁翻譯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科技業,現為自由譯者。


 

目錄

導讀:穿梭時光的神學探索/彭盛有017

前言027

緒論:我們在何時?數算時間的屬靈意義031


默想一/059

傳道書3:9~15節

第一章 時間的受造物065

如何面對我們的遺忘?

第二章 人類心靈的歷史099

如何向逝者學習?


默想二/125

傳道書7:10~14

第三章 時機的神聖疊合131

如何(不)活在當代?

第四章 擁抱短暫159

如何愛你將要失去的?


默想三/183

傳道書11:7-12:8

第五章 心靈的季節189

如何活在當下?

第六章 不走在時間之前227

如何高唱願主快來?


結語:天堂中的歷史263

致謝269

註釋273

 

內容連載

前言


本書邀請讀者參與我們稱為「時間」的屬靈探險。如果書中內容承諾提供如何居於時間的指引,請不要期待你會獲得管理時間的公式、方法或小技巧。反之,本書希望喚醒讀者的意識,使人認識到身為受造物,居於時間洪流、游於歷史之中的意義為何?知道我們身處何時可以改變一切。知道現在是清晨還是傍晚,會影響你下一刻的生活。


本書的目標是要鼓勵讀者培養辨識能力(recognition),辨識是沉思(contemplation)結出的果子。當我們經歷深沉和寧靜的沉思之後,我們便能重新認識自己、我們的世界,以及我們與神的關係,這位神是在時候滿足時與我們相遇的神。如同哲學家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所言,認識自己與歷史中的聖靈的關係,必定「改變自己和自己的行為。」這就如同生活在現代世界的喧囂之中,最終得以察驗聖靈在歷史中的節奏,知道如何與時間合拍共舞。


但若要辨識聖靈的鼓聲,我們需要仔細聆聽,停下來以新的方式體察世界。這種察驗是反思、沉思、默想的結果。可以說,本書就是在操練這種體察能力,邀請我們思考我們可能從未提出的問題。我敢打賭,正如泰勒所說,這種反思會改變我們,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即使我無法準確說明你應該如何回應聖靈在你生命的呼召。


你可以在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的詩作〈阿波羅的古老軀幹〉(Archaic Torso of Apollo)中感受到沉思與行動、反思與轉化之間的聯繫。詩人面對古代雕像的殘缺之美,即使雕像沒有炯炯目光,他仍感到自己被注視。敘述者著迷地站在似乎活著的石頭前,重新審視自己。這次相遇是一種認識,產生這首詩強而有力的結論:「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


本書希望達致這種自我認知。但這種認知更像一種逐漸覺醒的意識,而不是可以掌握的論點或可以重複的公式。但在你閱讀之前,我有幾句勉勵的話:不要只是為了學習而來,而要居住其中(dwell)。這本書傳達的不僅是封面、封底之間的資訊。我們將會開始理解自己在歷史這場屬靈探險中的位置與呼召,但前提是我們必須暫停每日生活中的瘋狂攫取,並抵抗緊迫事務的暴虐。這就是為什麼本書融合了哲學、詩歌、回憶與神學。


反思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在一個傾向分心且膚淺的文化中。如果本書提供一些哲學家作為思想的指引,那是因為哲學持續邀請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如蘇格拉底所說,培養一種「經過審視的生活」。我希望這本書能恢復哲學這門古老的藝術,使之成為我們的屬靈輔導。哲學只有在教會我們如何生活、如何為人的時候才具有意義。

接下來,你在書中遇到的哲學家將作為助你反思的催化劑。如果哲學對你來說並不容易,請不要擔心,困難正是重點所在(正如大家所說的,「這是一項特色,而非一個錯誤」)。有時候,我們需要困難來讓自己放慢腳步,審查自己。


放慢腳步,能使我們學會留意許多容易快速帶過的事物。因此,書中有一系列圖像、軼事,以及來自大自然、藝術和歷史的時間肖像,還有一些我自己的故事,所有這些都與書中的屬靈操練同等重要,都在邀請我們反思許多我們視而不見的事物,即便它們就擺在眼前。想像這本書如同一幅印象派畫作。重點不是透過轉錄來「描繪現實」,而是藉著調整我們的焦點來改變我們對現實的關注。這些畫作、詩歌和影像並非岔路,不是「插圖」,也並非要使人分心之物,請不要只為了抓住文章「重點」而匆匆略過它們。懇請花時間住在這些意象中,這才是本書重點。花時間享受閱讀和沉醉在語言中,也是我們學習好好棲息於時間中的方式之一。


讓我們開始這場認知、察驗和盼望的探險之旅。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登入註冊 後檢視商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