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侍的道路:郭馬西夫婦和周遭的人事物

服侍的道路:郭馬西夫婦和周遭的人事物 特價

服侍的道路:郭馬西夫婦和周遭的人事物

編號:04010830
ISBN: 9789860721683
作者:編著:郭知惠、郭忠吉
譯者:
出版社:台灣教會公報社
出版日期:2024-05-27
  • 定價:NT:400

  • 折扣:9

  • 優惠價:NT:360

若下單後該商品缺貨、絕版、停版狀況,
我們將會E-mail寄送訂單缺書通知!

書介

本書主要描述郭馬西、葉水樹夫婦一生服侍的經歷以及八個孩子作為牧家子女(P. K.)的成長故事,並涉及周遭的相關人事物。本書不僅詳實述說郭馬西家族的故事,特別是一家十口在戰爭時期在日本的生活困境,也包括日治後期台灣學生留學日本的經驗以及留日台灣人精英的政治活動,等到戰後郭馬西全家返回台灣,還細述了台灣教會接收日本教產的歷史,以及作為郭家生活重心的中山教會牧會史,當然少不了郭馬西牧師在牧會期間豐富且多面向的種種經歷。


作者簡介

郭知惠

原名郭知惠子,1929年生於台北,1953年台灣神學院畢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猶爾特─諾克斯神學院進修。台灣神學院畢業後,連同其他4位女同學由加拿大長老教會女宣道會分派工作,而她被派搭配和為貴姑娘從事北部和東部城鄉教會的婦女和兒童之基督教教育與衛生教育,並鼓勵教會設立婦女會。

1963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年會時,被選任為婦女幹事,任職時協調各中會婦女事工部提升婦女靈性成長和性別平等觀念,培育婦女領導能力,推動《女宣月刊》漢文化、「世界公禱日參與宣教行列」和「小錢祈禱奉獻運動致力關懷弱勢組群」,以及加入「亞洲教會婦女協會」接軌普世組織。卸任後,她曾擔任台灣神學院基督教教育講師、台灣基督教女傳教師會會長、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董事、台灣神學院校友會會長等職。


郭忠吉

1942年生於東京,1965年中興大學農學院畢業,1973年取得加拿大卡加利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1975-2007年任職「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研究員兼國際合作處長。退休後曾任「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亞太糧肥中心」和「亞蔬─世界蔬菜中心」顧問。研究生涯中,發表百多篇學術期刊論文,並編著幾本專書。

1979年曾受邀參加「普世教會協會」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召開的「科學、信仰與未來」世界會議;1984年春節,宣教師郭大衛被迫離台後,臨時接續他於1982年開始編寫的Occasional Bulletin (教會英文公報)五期,並在《台灣教會公報》他所開闢的〈窗口眺望〉專欄擔任約稿作者;2011年協助彙整編輯前台南神學院教授故王憲治牧師的16篇英文神學文章,出版A Testament to Taiwan Homeland Theology一書。


譯者簡介


序/推薦文

推薦專文:傳道者必看的一本書

◎盧俊義

我在《台灣教會公報》2023年11月3741期寫「給剛畢業去牧會的傳道者的信」第13篇中最後一段是這樣子寫的:

「多看些信仰前輩們怎樣在那艱困的環境中開拓福音事工,這點對我們獻身的使命感是相當有幫助的。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看相關人物的傳記故事……..,這些在我們土地上留下血汗,撒下福音種子的先賢長輩,一定對我們獻身的使命感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本介紹郭馬西牧師夫婦奉獻一生傳道的故事,可說是我看過最令人感動的服事見證。在這共計十章的書中,可用三部分來看。

其一就是他受過非常完整的神學訓練,從台灣的台北神學校,再到日本「明志學院神學部」,接著又去美國的「歐本」(Auburn)和「協和」(Union)等神學院深造,且完成回來後,夫婦兩人是自費到南洋新加坡等地去傳福音,這在1927年當時的台灣,郭馬西牧師可說是擁有最高神學學歷且是非常扎實的台灣人傳道者,這點從他能夠閱讀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聖經,且隨身攜帶德文聖經就可看出他確實是個學有專精的傳道者。但他不是只管讀書拿學位,而是結交許多當時在日本和美國的同學,以及台灣同鄉,並將所學的投入在社會、人權運動的工作上,真是名符其實的「右手拿聖經,左手拿報紙」的傳道者,而他所結交的這些人士對他後來在日本和回來台灣後的傳道工作幫助很大。

其二是他在日本1934年開始到1946年這段長達13年時間,在日本投入極大心力關懷著從台灣到日本去留學和就業的學生、青年、同鄉。而這段在日本時間,因為不是台灣長老教會差派過去,因此謝禮都是在日本已經就業的台灣人奉獻,除了當時信耶穌的台灣人不多之外,再加上戰爭的因素,奉獻更是僅能只餬口而已,但一點也不減少郭馬西牧師夫婦對傳福音的熱情,應該說是堅定的使命感反而使他們更加堅強地關心青年學生的信仰生命。也是在這段時間,日本從對中國發動戰爭,接續又對美國發動攻擊,在日本的生活,特別是在世界大戰的最後二年,他夫婦除了必須依照日本政府指定將讀書的小孩疏散,也帶著幼小的孩子遠離東京到北海道去避難,且是在那非常欠缺食物和禦寒衣物惡劣環境下,郭牧師並沒有停止探望因為美軍轟炸下受傷的學生青年,以及安慰去世的學生和日本人。

這段在日本的傳福音的經歷,可說是今天台灣所有傳道者學習牧養和傳福音的功課,特別是從事神學教育工作者,當在課堂上要講「道成肉身」的學理時,最好用郭牧師夫婦這本傳記來當教材與學生研讀討論,會比講許多神學家的理論會更實際。

其三,是大戰後的1946年,郭馬西牧師夫婦從日本回到台北中山長老教會牧會的記事。他對信徒的愛,特別是對從山上下來平地而到中山教會參加聚會的 原住民更是關心有餘。但他們夫婦還是一樣過著很清廉的生活,老舊的衣服、生活用品都是,連會友送給的新皮鞋,郭牧師也捨不得穿,而將之轉送給教會青年,他說自己年老了,不需要那樣新的好鞋子,但年輕人日子很長,且在工作,比他更需要。也因為他的語言能力極強,因此,開辦英語查經班,不只是一個班,而是只要有人邀請,他就帶。更重要的,是他對聖經的重視,與他接觸過的信徒都知道。他每次探訪,都會一再叮嚀信徒,要記得讀聖經。就在戰後一片荒涼、百廢待舉的台灣社會,且又剛經歷過228事件,以及之後戒嚴時期的衝擊之下,他將中山教會從本只有30人左右帶到將近百人聚會的地方。更特別的是來教會聚會的信徒中,有許多都是初信者,這點才是最有意義。

這本書有個非常特別之處,是介紹了許多與他相處過的對象,而這些對象當中有不少人都是後來在咱台灣社會或是日本、美國等都有過相當影響力的人物。因此,看了這本書,也可以認識更多人物,甚至是鮮為人知的故事。

我期盼傳道者,特別是現在還在牧養的傳道者,真的很需要仔細閱讀此書,尤其是準備將來要獻身當傳道者的,更需要看這本書,這會幫傳道者好好深思,所謂獻身「傳道」的意義和使命所在。

(本文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退休牧師)




-----

推薦專文:活出委身基督的人生

陳南州

好友忠吉兄,也是我在中興大學基督徒學生團契的學長,寄來本書文稿,希望我能為此書寫一推薦文。我欣然接受,也深感榮幸。

我是在大學期間歸信耶穌基督,學生時代認識的牧長沒幾位,主要就是我參加主日禮拜之教會的牧師,還有團契的輔導等。郭馬西牧師,對我而言,只是學長父親的名字。我也只見過郭馬西牧師一次面:他受邀到中興團契演講。我已經忘了他演講的內容,但至今記憶猶新的是,他在演講中提到他數年前開始學法語,演講中還拿出他隨身攜帶的法文聖經來翻閱、分享信息。因為那時我也在修讀法文,有些學習上的挫折。聽郭牧師那樣說,內心覺得一位年逾七十的牧者,在老年才開始學習法語,又閱讀法文聖經,其好學、聰慧,和毅力,實在令我敬佩、驚嘆。

神學院畢業後,我在長老教會中服事,偶而在一些場合,會聽到有前輩提到郭馬西牧師的一些軼事。其中最常聽到的是,郭馬西牧師在街上遇見信徒時,經常會駐足與信徒交談,並且詢問信徒是否閱讀聖經,甚至問及讀經心得。隨後,即使是在大街小巷,行人熙熙攘攘,郭牧師也會就地與該信徒一起祈禱。述說郭馬西牧師這些故事的前輩,有些似乎是帶著一點點嘲諷的口氣。坦白說,我雖然談不上認識郭馬西牧師,聽人這樣述說,心裡有點難過,甚至產生疑問。直至我從我最敬仰的老師駱維仁博士(他以曾經在台北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受到郭馬西牧師之教導為榮)聽到郭馬西牧師的作人做事時,我才深深感受郭馬西牧師之作為的背後,隱藏著一顆單純和關懷他人的心,以及他對基督之委身的堅忍和意志。

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宗教學系系主任和美國神學協會主席的喬治‧多瑪斯(George Thomas)教授,在其名著《基督教倫理與道德哲學》(Christian Ethics and Moral Philosophy)一書中,這樣解說道德哲學的限制:「道德哲學家所關心的是去發現人怎麼做才是善的、對的,但是他們很少能夠喚醒人們由內心發出對善的愛好而激動他們行義的意志」。他又說,「道德哲學裡沒有豐盛的想像力足以激起自發性的愛心和熱忱」。喬治‧多瑪斯認為,「基督教倫理所以能夠改造人生,不只是在於基督的教導,也在於他的生活,並且與他結連為一體」。郭馬西牧師曾擔任台灣神學院基督教倫理學的教師,他一定深知信仰和生命之關連性的重要。喬治‧多瑪斯對基督教倫理學之見解的真實性,就具體呈現在本書的主角郭馬西牧師和牧師娘葉水樹女士兩人服侍基督的生命中。

郭馬西牧師夫婦兩人的生活,無論是在日本留學與教會服侍,或是在台北中山教會牧會期間,就如同喬治‧多瑪斯所說的,是足以讓人們感受基督之愛的人生,是能夠激發人們為崇高的理想和美善的價值來付出,甚至受苦、犧牲的生命典範。

最近有一部由宮崎駿(Miyazaki Hayao)執導、編劇的日本動畫電影《蒼鷺與少年》,在台灣、美國等地上映,首週票房都創新高,甚為轟動。《蒼鷺與少年》的日本片名漢譯是《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據瞭解,這部影片的劇情雖是出於宮崎駿的創意,靈感卻來自小說家,也是岩波少年文庫的創立者吉野源三郎(Yoshino Genzaburo)於1937年發表的同名小說。在日本相當出名的岩波書店,於2013年慶祝創店百週年所舉行的「讀者最喜愛的一本書」票選活動中,《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高居第二名。它曾被收錄在小學教科書中作為教材,是日本國、高中學生的經典讀物。我個人的讀後感是,這本書之所以暢銷、被人喜愛,是因為它的故事及其所觸及的問題,具有如同前面所提到的喬治‧多瑪斯所論述的基督教倫理學的特色——激發人們為崇高的理想和美善的價值來付出,甚至甘心樂意受苦、犧牲。

我認為,知惠姊和忠吉兄所編著的《服侍的道路——郭馬西夫婦和周遭的人事物》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郭馬西牧師夫婦一生如何刻苦、卑微、盡心盡力地服侍基督和教會,也如同《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喚醒人們思想諸如「什麼是基督徒的價值觀」和「基督徒應當活出怎樣的人生」等重要課題。

此外,《服侍的道路——郭馬西夫婦和周遭的人事物》這本書的編著者非常用心,他們在述說他們父母親一生的服侍時,也述說了跟他們父母親同時代教會的一些歷史和人物。這些事蹟和人物也都是台灣教會的珍寶。

本書編著者說,郭馬西牧師在講道、牧會生涯中,經常提及歷代教會一些令人敬佩、效法的人物事蹟。郭馬西牧師深知「生命只能被偉大的生命感動」的真理,所以他委身基督,盡力活出令人懷念、感動的生命。

閱讀這本書稿和寫這篇推薦文時,我不斷提醒自己:「作為基督徒,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以此為推薦序。

(本文作者為前玉山神學院教授、副院長)




目 錄

郭馬西夫婦和周遭的人事物

推薦專文

活出委身基督的人生/陳南州

踏實的身影.佳美的腳蹤!/鄭仰恩

傳道者必看的一本書/盧俊義

編著者序

第一章 準備使之全然委身於基督

第二章 差傳的開始

第三章 於動盪日本服侍台灣青年

第四章 台北日本聖公會的讓渡

第五章 關懷備至荊棘中的受難者

第六章 於家鄉台灣謙卑服侍

第七章 與眾不同的牧家生活

第八章 背後點燃膏油的葉水樹

第九章 懷念文章和書信

第十章 同甘共苦的牧師夫妻

資料來源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登入註冊 後檢視商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