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的醫院—薄柔纜醫師的故事(繪本)-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第34冊

這是我們的醫院—薄柔纜醫師的故事(繪本)-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第34冊 特價

這是我們的醫院—薄柔纜醫師的故事(繪本)-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第34冊

編號:09044133
ISBN: 9789860721850
作者: 文:江淑文 圖:黃麗珍
譯者:
出版社:台灣教會公報社
出版日期:2024-06-04
  • 定價:NT:300

  • 折扣:9

  • 優惠價:NT:270

若下單後該商品缺貨、絕版、停版狀況,
我們將會E-mail寄送訂單缺書通知!

來自美國的薄柔纜醫師,在韓戰爆發時不願拿刀上戰場,寧可以替代役的方式來到台灣花蓮做醫療服務。他和太太薄素菲抵達花蓮後發現這裡基本醫療器材和藥物沒有,環境十分艱困,兩夫婦堅持留下來,包山包海為當地民眾看病、開刀,就連麻醉也是薄柔纜自己進行。後來薄柔纜親自畫建築草圖,蓋起門諾醫院,花蓮終於有一間具備看診區、手術房和病房的正式醫院。



作者簡介

作者  江淑文

江淑文,學的是歷史和教育,工作上一直從事非營利組織、教案設計、文字創作與編輯工作,在年過50的人生下半場,不預期成為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的主編,也成為故事文的作者。《這是我們的醫院──薄柔纜醫師的故事》是主編的第34本,創作故事文的第10本。每一本的編輯和創作,都希望能引領讀者認識這些對台灣這塊土地付出的人。


繪者  黃麗珍

曾任小牛頓雜誌美術主編,現為自由繪本創作者,作品曾獲牧笛獎圖畫書佳作獎、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插畫獎入圍、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等。



序/推薦文

關於美好腳蹤系列繪本

美好腳蹤系列繪本是根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暑假兒童少年營教材介紹的信仰人物發展而成。該教材每堂課介紹一位在台灣默默奉獻的人物,有些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有些是飄洋過海而來的異郷人,還有一些是遠赴他國照顧艱苦人的台灣人。

本系列自2016年12月出版第一本繪本《憨人醫生王金河》以來,每年以4本的進度陸續出版中。這些故事背後都是無私付出的美麗人生,他們的足跡遍及台灣本島及離島,見證這片土地精彩紛呈的人文。


繪本導讀


薄柔纜醫師(Roland Peter Brown,1926-2019年),出生在中國,父親薄清潔是一個專業的美國外科醫生,在中國河南開封等地行醫傳道40年。

薄柔纜的兩個哥哥分別在兩歲與四歲時,因為罹患肺炎與百日咳而夭折,父母到了40多歲才生下他。為了躲避中國的內戰,母親薄瑪麗亞一人帶著九個月大的他,與父親別離,暫時返回美國。在船上他感染肺炎,當他們抵達舊金山時,孩子已經奄奄一息,醫師表示:「這個孩子不可能活到明天。」母親懇切對上帝說:「我願意把孩子奉獻給上帝,希望他將來能為主服務,別讓他提前回天家。」

 領受醫療傳道的呼召

薄柔纜在中國完成小學教育,之後分別在美國、中國及韓國的平壤讀書,1941年才返美接受高中及大學教育。薄柔纜在芝加哥大學醫學院讀到第三個學期時,內心有感動想從事醫療傳道,而他的未婚妻薄素菲(Sophie Schmidt Brown,1924-2010年)也有這樣的感動,他們成了一生中生活與服事的夥伴。

1950年韓戰爆發,薄柔纜在1952年接到醫療兵徵召令,政府尊重門諾會和平主義的信仰立場,所以薄柔纜可以選擇替代役。他們夫妻兩人透過門諾會中央委員會的派遣,1953年來到台灣東部,加入門諾會山地巡迴醫療隊。

但是薄柔纜夫婦到台灣不久之後,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薄柔纜被免除醫療兵徵召令和替代役的義務,他可以立即退伍、返回美國。但是他仍然履行對門諾會中央委員會的承諾,留在台灣行醫,一留就是40年。

 順應需要成為全科大夫

1953年薄柔纜夫婦到花蓮時,首先面臨的挑戰是,欠缺點滴、輸血、麻醉等物資器材和專業人員,在病理判讀方面也沒有人可以協助。他受的是外科醫生的訓練,一到台灣他成了全科大夫,單單從1953年10月至1955年1月醫院啟用之前,就已完成了婦科、骨科、腸胃道、泌尿、整形、頭頸等171個小手術和87個大手術,其中只有一個手術死亡案例。他還要處理花東地區普遍的寄生蟲和結核病治療。甚至門諾醫院第一階段的建築圖,也是薄柔纜憑著大學時上過製圖課的基礎,自己繪製。

薄柔纜開刀絕不求快,但求完美,連縫合傷口也一點都不馬虎。這些作風來自他對每一位病人生命的看重。薄柔纜即使跟肺結核病人講話時也不戴口罩,而且再忙再累,他仍是衣著潔淨筆挺,以示對病人的尊重。


在每一次手術之前,薄柔纜一定會帶領手術團隊一起為病人禱告,祈求上帝的協助。因為他深信:「不是我們外科醫師在醫治病人,而是上帝藉我們的手在開刀。」而且術後病人的復原完全是上帝在動工。下刀之後,他原可以回家休息,不管再怎麼累,薄柔纜都是回家趕緊吃個飯,便又奔回醫院觀察病人手術之後的情況,有時甚至整夜陪在病人旁邊。在為一位乳癌病人開刀前夕,發現該名婦女先生早逝,家中有個未成年女兒無人照顧,薄柔纜夫婦便把她的女兒接到家裡照料,讓這位太太安心住院治療。



嚴謹與溫暖的薄柔纜
薄柔纜隨身攜帶一本小記事簿,放在上衣口袋,記載他的行程,只要和人約定好,他就馬上記下,而且一定在約定的時間前到達碰面地點。他的話不多,所談的事情內容都是重點,不拐彎抹角。但是當他談到人的時候,表情很自然會出現笑容,而且口氣變得很柔和有耐心。
一般的資深外科醫師在帶醫生時,會先讓資淺的醫生(以下簡稱學生)看他們怎麼執刀,然後下一次類似的案例時讓學生執刀,自己在旁觀看、指導。薄柔纜則是在手術中先讓學生看他怎麼做,確定學生了解之後,再讓學生接著做其中一小部分。確定學生已經很熟練了,下一次類似的案例,再逐步讓學生實際操刀更多的比例。到他覺得學生熟練、有把握了,才會讓學生完全負責整個手術。雖然薄柔纜的訓練方式要花更長的時間,但是他認為這樣才能扎實地訓練資淺的醫生,對病人負責。
在手術過程中,學生、護理人員若是第一次犯錯,薄柔纜會耐心地指導,若是再犯同樣的失誤,便會嚴厲地指正。但是在生活上,薄柔纜很照顧員工,重要節日都會邀他們到家裡作客、聊天。當時醫院規定醫生們把當月的病歷完成才能領薪水,可是住院醫師必須輪急診、跟刀、查房、值病房夜班,忙到無法在月底寫完所有的病歷,薄柔纜自己默默到病歷室,幫醫師完成尚未寫完的病歷,讓他們能夠順利拿到當月的薪資。
並肩服事的薄素菲
薄素菲協助薄柔纜管理醫院,醫院上軌道之後,才交由台灣人自己負責行政管理。她還協助「花蓮未婚媽媽之家」幫未婚媽媽們重建身心,並幫助「黎明啟智中心」的身心障礙兒童。三名子女成年獨立後,她回美國讀特殊教育,實際幫助黎明啟智中心。她也協助美崙教會創設幼稚園、英文小學,讓宣教師的子女們有就學的地方。

見證上主的公義與慈愛
薄柔纜從沒領過台灣門諾醫院的薪水,生活只靠美國門諾教會的海外傳道宣教師津貼,金額不高。在門諾醫院一開始施行掛號費一元的時代,還是有很多人連一元都付不出來;付不起開刀費、住院費的更不用說。薄柔纜都會直接在帳單上寫下「帳算我的」。
1953年,薄柔纜27歲時來到台灣花蓮行醫;1994年,68歲退休。在台灣花蓮行醫40年,微薄的宣教師薪資無法讓他們安度退休生活,台灣的學生和朋友一起募資,為他們夫婦倆在美國買了一棟退休住宅給他們居住。薄柔纜夫婦退休回到美國後,從不干涉門諾醫院的運作,但是他們每天不停地為醫院與同仁禱告。醫院經常收到他們寄來的卡片與信,得到他們的鼓勵與關心。
薄素菲在2010年別世,2019年薄柔纜醫師返回天家,在世93年。他覺得自己一生是在實踐聖經的教導:「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章40節),自己所做的,是「為主服務」(Service in the name of Christ),這四個字成為他一生行醫的座右銘,以及門諾醫院的根本使命,門諾醫院的基石上面,就是刻著這四個字。



薄柔纜醫療傳道足跡
門諾醫院創院院長薄柔纜自1953年來台灣,1956-1960年回美國精進其胸腔外科技術,到1994年退休回美國,從以下的大事紀,可以從時間軌看出他一生的醫療傳道行蹤。
1926 6月5日出生於中國河北省。
1927 中國政局不穩,隨母親瑪麗亞第一次離開中國。
1940 被送到韓國讀書,之後又返回中國天津通縣就讀。
1941 告別父親薄清潔、母親瑪麗亞,獨自返回美國。
1947 孫雅各博士邀請門諾會中央委員會到台灣做原住民醫療救助工作。
1948 大學畢業,進入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就讀;與素菲結婚。
1953 服醫療替代役,薄柔纜夫婦抵達台灣花蓮,展開山地巡迴醫療。
1954 35床門諾醫院開工,12月31日遷入門諾護校開設預科班。
1955 擔任門諾醫院首任院長。
1956-1960 返美完成(胸腔外科)住院醫師訓練。
1957 醫院三年免費租約到期。海外宣道會優先承購以一萬美元把地買下來。
1960 回院服務被任命院長,直到1975年。
1961 成立醫院董事會。設置「牛奶站」,數年間,約有一萬一千人次營養不良學童每天上學前都喝到一杯牛奶。持續提供原住民「一元看診」措施。
1963 成立公共衛生室,在原住民部落推展社區健康計畫。
1964 開始接受實習醫師。
1965 每年有2~6位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醫學生有學分訓練課程。以後更擴大到美國各校,這課程繼續15年。
1967 開始收訓一般內科和外科住院醫師,而且訓練計畫持續擴充。
1973 門諾護校最後一班護士拿到證書後停止招生。
1975 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高明仁被任命為院長,薄柔纜擔任醫療主任。
1981 醫院成立國內第一個戒酒團體,提供酒癮家庭的戒酒諮詢服務。
1987 高明仁院長退休,薄柔纜重新被任命為院長。
1990 6月花蓮縣長吳國棟頒贈第一把縣鑰及榮譽縣民證給薄柔纜。薄柔纜卸任院長,由吳文揚接任代理院長兩年。
1991 11月獲頒第七屆「台美獎社會服務及社會科學成就獎」。
1993 3月獲頒全國「第三屆醫療奉獻獎」,第三度受邀擔任院長。11月卸任院長,正式退休。黃勝雄醫師感恩節接任院長。
1994 5月16日退休返美。
1995 1月李登輝總統頒贈「紫色大綬(三等)景星勳章」。
2000-2002 擔任門諾醫院董事。
2012 10月外交部頒發外僑永久居留證。
2019 8月17日去世於美國堪薩斯州哈維郡。9月5日門諾醫療財團法人舉辦追思禮拜,蔡英文總統特頒褒揚令。
 
親子導讀改寫自:周恬弘兩篇文章:〈台灣還需要「薄柔纜醫師」嗎?〉、〈為主服務的忠心良僕―花蓮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醫師〉。
資料校正參考:1. 楚蓉( 吳方芳),《山高水長―薄柔纜父子兩代中國情》,門諾醫院。2.《醫治的雙手―薄柔纜醫師手稿回憶錄》。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登入註冊 後檢視商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