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未止息的工程:神子民的呼召與重建 ~以斯拉記與哈該書信息~

神未止息的工程:神子民的呼召與重建 ~以斯拉記與哈該書信息~ 特價

神未止息的工程:神子民的呼召與重建 ~以斯拉記與哈該書信息~

編號:9789864005949
ISBN: 9789864005949
作者:陳志宏
譯者:
出版社:道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5-21
  • 定價:NT:300

  • 折扣:9

  • 優惠價:NT:270

若下單後該商品缺貨、絕版、停版狀況,
我們將會E-mail寄送訂單缺書通知!



【作者簡介】


陳志宏 牧師

現任中華福音神學院副院長,同時參與「講道實習」、「福音神學講道法」等課程的授課。在好消息電視台的空中聖經學院及空中主日學,曾錄製《創世記1~11章》、《約書亞記》、《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哈該書》、《撒迦利亞書》、《以弗所書》、《使徒信經》、《十誡》、《會幕──神同在》、《十架七言》、《理財有道》等節目。


著有《什麼?王子居然選了灰姑娘壞心的姊姊──以弗所書驚天解密》、《從曠野到迦南──約書亞的得勝足跡》、《你是上帝的神隊友──雅各書的智慧》、《當世界說不可能──透析尼希米如何回應使命與異象》、《從伊甸園到巴別塔──以上帝的眼光看世界》、《從亞伯蘭到亞伯拉罕──信心之父的成長歷程》、《從雅各到以色列──上帝揀選與轉化的恩典》、《成為有福的天國基金經理人》等著作。



【內容簡介】

上帝對你我的生命有美好計畫,

讓我們毫無懼怕、歡歡喜喜地做祂賜下的工,

與祂一起成就美好事!


  以斯拉記與哈該書中,記載了以色列人從被擄中歸回,重建聖殿的非凡旅程。而這不僅是精采絕倫的歷史,其中蘊含的真理,更是對今日信徒的生命指引。

  陳志宏牧師以扎實的聖經研究為基礎,細緻解析其中關鍵,帶領讀者走進那段充滿挑戰與盼望的時光。當波斯王塞魯士頒布諭令,允許被擄的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上帝的聖殿時,祂美好的計畫就此展開。祂大能的手透過所羅巴伯與約書亞、哈該、撒迦利亞等忠心僕人,引領百姓面對重重困難卻仍勇敢地做工。聖殿重建的過程雖有挫折與攔阻,但上帝的同在消除了恐懼,賜下喜樂與力量。

  閱讀本書,你會發現上帝對你我生命同樣有著美好計畫。祂呼召我們毫無懼怕地參與祂的工程,在個人、家庭與教會生活中歡歡喜喜地與祂同工。

  讓我們一起回應呼召,與上帝同工,成就祂在你我以及這世代的美好工作!



【推薦序】

推薦序

從頭腦的知道,到生命的活出


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老師/黃正人長老


  重建聖殿,是以斯拉記和哈該書的共同主題。這兩卷書的經文告訴我們,一群經歷亡國和流亡七十年之後,被允許歸回聖地的以色列人,如何回應上主放在他們心裡面的催促與感動,一步一步地去完成這個上主所呼召,而同時也是自願去承擔的使命。如果你也是一個在乎上帝呼召的人,你一定會從這兩卷書的信息中得到許多提醒和激勵,也一定會在陳志宏牧師根基於這兩卷書的十三篇講道信息中,清楚地聽到上帝所說的話。

  因此,想要認真聽主話語的人請到這裡來。陳牧師牧養教會數十年,他的講道練達而紮實。他深深覺察到「許多基督徒頭腦裡的信仰是純正的,但行為卻違背了上帝的心意」。人必須被主的話深深觸動,才能從頭腦的知道,到生命的活出。因而,他的講道總是致力於觸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敏感議題,也指向我們最真實的屬靈光景,催促人誠實面對上帝的話:你付過代價來回應上帝嗎?你生命中的優先次序是對的嗎?你分得出真理的範疇和審美的範疇嗎?你感受到上帝在你身上動工,是多久以前的事呢?你是否曾為了主的福音而努力增進自己的專業能力?在婚姻的考量中,你真知道信與不信不該同負一軛嗎?你是否常常給自己藉口,說:「建造的時候還沒到?」經常聽得到這些尖銳問題的人是有福的。

  陳牧師講道的用語平易近人,他的口吻卻帶著把握和權柄。這樣的把握和權柄,是來自於嚴謹的釋經工夫。在聆聽陳牧師講道的時候,細心的聽道者必然毫無困難地注意到他在解釋經文時的細膩和深度。他當然不會明明地把他所下的工夫都告訴聽眾,但從他不時透露出來的資訊,我們會知道他仔細查找過經文的字義,反覆考量過經文的結構,探究過經文的背景,也平衡地從整體正典的啟示來審視每一段經文的主題和教導。聽陳牧師講道的人因而可以確認,他講道的主題、責備、挑戰、催促和呼召,都是從經文導引出來的;這些不是他個人的意見或觀點,陳牧師正在向我們傳講的,是上帝的話。

  在以斯拉記和哈該書的講道系列中,陳牧師總是透過正典外的歷史背景考究與佐證,先把我們帶回到當時以色列選民的處境中,設身處地去感受和體會經文中選民的處境和糾結。但聽道的人很快就會發現,當我們跟著陳牧師進入聖經中的歷史時,我們其實也同時回到自己的處境中。陳牧師總是致力於把當時以色列人的處境和當代基督徒與教會的處境作對比,不斷尋找貼切的比喻來連結古今。當時的以色列人付代價建造聖殿,今天的基督徒則是付代價建造自己的靈命,也委身建造主的教會;當時的以色列人遇見外在的抵擋和內在的挫折,今天的基督徒也面對這時代思潮的衝擊和教會中的難處;當時的以色列人經歷上帝的責備和祂出人意外的供應,今天的教會也在悔改中經歷到祂的憐憫和恩典。在聆聽陳牧師講道的時候,我們和經文中的選民重疊在一起,我們進入聖經的亮光中,而聖經進入我們的生活中。

  傳講主的道,當然不只是釋經的工夫,也不只是對時代議題的敏銳與敢言。陳牧師的信息之所以觸動人心,能夠推動著人從頭腦的認知進入生活的見證,所在乎的是聖靈的「恩膏」。這意味著深刻的屬靈洞察,犀利的屬靈分辨,以及傳講上帝旨意的火熱、正直與膽量。當我們聽見陳牧師說:「假如我們要等到絕對安全、完全沒有問題才傳講上帝的話語,特別是上帝應許的話語,那麼我們大概無法成為可以力挽狂瀾或是帶來重大改變的先知。」我們知道這是對所有的傳道人,也是對他自己發出的提醒。

  在這樣的火熱中,陳牧師對教會的領袖說出主復興教會的次序:「如果要重新啟動重建聖殿的工程,所羅巴伯和約書亞兩位領袖必須先恢復熱情與勇氣,才能帶動百姓一起投入這工程。」他更是把建造的呼召與使命重新放回到每一個「小先知、小祭司和小君王」面前:「請問現在誰能扮演像先知哈該這樣的角色呢?標準答案不是傳道人,而是每一位基督徒。」

  所以,想要學習傳講主話語的人,請到這裡來。不單是因為陳牧師的講道是釋經講道的典範,不單是因為他觸碰當代核心問題的技巧,也不單是因為他嫻熟地使用貼切的應用與例證,更是因為他對於主話語的執著,和他傳遞主信息的忠實。


【目錄】


系列信息前言

推薦序:從頭腦的知道,到生命的活出/黃正人長老

作者序:讓我們成為上帝話語的出口/陳志宏牧師


01. 看哪!人類的歷史在上帝手中

以斯拉記一:1-4


02. 唯願你我的名字都記在上帝的冊上

以斯拉記一:5 ∼二:70


03. 生命中最優先的工程

以斯拉記三:1-13


04. 每天在我們身上發生的拉鋸戰

以斯拉記四:1-24


05. 上帝的工作終必成就!

以斯拉記五:1 ∼六:22


06. 上帝話語的子民!

以斯拉記七:1-10


07.職場宣教的典範

以斯拉記七:11∼八:36


08.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

以斯拉記九:1∼十:44


09.先求上帝的國!

哈該書一:1-11


10.願我心成為好土

哈該書一:12-15


11.跑好自己這一棒

哈該書二:1-9

12.走上蒙福的道路

哈該書二:10-19


13.上帝揀選了你

哈該書二:20-23


參考書目




【文章試閱】


01

看哪!人類的歷史在上帝手中


  以斯拉記是以色列人被擄歸回時期的書卷。以色列人是上帝揀選的民族,透過這民族,上帝要讓地上的萬族、萬民得知祂的救恩計畫,也進入祂的救恩計畫中。但是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有一段時間他們偏離了上帝的救恩計畫,離棄真神去敬拜虛無的偶像,他們的道德敗壞、淪喪,所以上帝容許他們被其他國家消滅。北國以色列被亞述帝國併吞,南國猶大被巴比倫帝國併吞。而亞述及巴比倫帝國統治戰敗國家的方式皆為高壓政策,他們會把被征服國家的百姓遷移到帝國其他地區,也把其他地區的人民遷來,這作法是為了讓戰敗國的百姓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難叛變。所以絕大部分的以色列人被迫離開家鄉,移民到帝國的其他地區,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這就是所謂被擄到外邦的經歷。

  舊約的以色列人預表新約的基督徒。信主的那一刻,我們就離開撒但黑暗的國度,進入上帝光明的國度,成為祂國度的子民,開始經歷上帝要給祂子民的種種福分。不過撒但沒有就此善罷甘休,牠不斷用各種方法,要把我們從上帝的國度再擄掠回牠黑暗、罪惡的國度中。若我們的生活不行在真理中,還是照著世俗的價值觀行事為人,就可能再次落入仇敵撒但手中,受奴役而不得自由。罪的捆綁與轄制會讓我們落在痛苦的遭遇與環境裡。所以有時我們需要經歷從被擄中歸回,需要再次出埃及;而歸回之後還需要進行重建,因為我們的身心靈和人際關係在被擄時期都受到極大的破壞,需要重新建設、醫治與恢復。而以斯拉記的信息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從被擄中歸回,以及歸回後要進行哪些重建,好讓我們可以持續地活在上帝的同在、祝福和保護之中。


塞魯士王主導下的波斯帝國新政策

  以斯拉記一章1-4 節:「波斯王塞魯士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塞魯士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上帝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祂建造殿宇。在你們中間凡作祂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殿(只有祂是上帝)。願上帝與這人同在。凡剩下的人,無論寄居何處,那地的人要用金銀、財物、牲畜幫助他,另外也要為耶路撒冷上帝的殿甘心獻上禮物。」』」

  這段經文中提到波斯王塞魯士元年,他下了一個通告全國的詔書,內容是:在波斯帝國中的猶太人,只要願意,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回到故鄉猶大地或繼續留在目前居住的地方。選擇回猶大地的,可以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選擇不回猶大地的,要奉獻一些金銀財寶,作為重建聖殿的經費之用。在這封詔書中塞魯士王強調,這樣的命令是以色列人所敬拜的耶和華上帝囑咐他如此行的,而且塞魯士王宣稱是耶和華上帝幫助他打下江山,建立波斯帝國,他稱耶和華上帝是天上的上帝,只有耶和華是上帝。

  因著波斯王塞魯士在建立波斯帝國之初所下的這份詔書,有42,360 名以色列人選擇移民回到他們的祖國猶大地去定居(拉二:64),這就是被擄歸回的開始。以後陸續有以斯拉帶領第二批猶大人歸回(拉八:1-20),尼希米帶領第三批猶大人歸回(尼希米記)。而啟動以色列人從被擄歸回的關鍵人物就是波斯王塞魯士。

  當我們讀以斯拉記一章2-4節,塞魯士所頒布的這份詔書時,可能會認為塞魯士是很虔誠信靠耶和華上帝的外邦君王,因為他稱耶和華上帝是天上的上帝,只有耶和華是上帝,還下令要以色列人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舊約聖經不乏願意信靠耶和華上帝的外邦人,如亞蘭國的乃縵將軍,來訪問所羅門的示巴女王)。但如果對照一下塞魯士王頒布給波斯帝國中其他民族的詔書,可能會有不同的體會與判斷。目前在大英博物館保存著塞魯士王時代的遺物,稱為塞魯士銘筒或塞魯士圓柱(Cryus Cylinder),其部分內容如下:1

  「我已將以下這些事物歸還給那些神聖的城市⋯⋯,包括:那些傾頹許久的聖堂,以及住在聖堂中諸神之像。我又召聚了來自不同城市的居民,將他們送返原居地⋯⋯。唯願眾位被我安置在眾城之中的諸神明,每日均為我的長壽向比勒與尼波代求。又願眾神向馬爾杜克我主提說:『塞魯士王是敬奉你的⋯⋯。』」

  「比勒」、「尼波」、「馬爾杜克」都是巴比倫人所敬拜的神明。塞魯士王打敗巴比倫王拿波尼度後建立波斯帝國,而他之所以能打敗拿波尼度,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拿波尼度失去巴比倫百姓的民心,而拿波尼度失去民心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拿波尼度不太敬拜巴比倫的主神「馬爾杜克」(Marduk),他把心思全放在敬拜月神「辛」(Sin)上面,這引起巴比倫祭司及百姓極大的不滿。所以當塞魯士的軍隊進攻巴比倫城時,沒有遇上太大的抵抗。塞魯士進入巴比倫城時,他禁止軍隊搶掠,如同秦朝末年劉邦攻入秦朝首都咸陽城時與百姓約法三章,避免咸陽城的百姓被燒殺擄掠一樣。塞魯士王是以解放者而非征服者的姿態出現,他把自己塑造成「馬爾杜克」揀選的統治者,派來治理他們。塞魯士這樣的包裝帶來很好的效果,原本巴比倫帝國的祭司與官員都很歡迎他,願意接受塞魯士的統治。

  在波斯帝國之前的亞述帝國和巴比倫帝國,均以高壓政策對待被征服民族和藩屬國。他們將征服國家的百姓遷移到帝國其他地區,把其他地區的人民遷來,列王紀下十七章就有很具體的例子。而波斯帝國對待被征服民族、藩屬國採取的是懷柔政策。塞魯士王在短短二十幾年間迅速崛起,其所建立的波斯帝國的根基還不是很穩固,為了爭取帝國內各個民族的支持,他下令過去被強迫移民到其他國家的百姓,凡願意的人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回到其祖先所居住的地方,而且可以重建其民族的神廟,恢復其宗教制度與生活。另外塞魯士王對宗教的態度也是兼容並蓄,他希望得到所有民族神明的祝福,因此願意照著各民族的宗教背景遣詞用字,不過那只是外交辭令,不代表他真正的信仰立場。剛才所提到塞魯士銘筒上的文字,可以清楚表達他的政策,而且波斯帝國後繼的君王也都保持與塞魯士王同樣的作法。

  今天在一般民主社會,特別是選舉文化充斥和當道的社會中,我們對塞魯士王的作法其實一點都不陌生,許多候選人(等他們當選成為政府首長或民意代表後還是一樣)為了爭取不同群體的選票,向什麼人就作什麼人,對什麼人就說什麼話。當候選人、政府官員、民意代表被邀請到不同的宗教團體時,他們多半會講一些迎合該宗教團體的話。當然這些話不一定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每位候選人、政府官員、民意代表都會有他的幕僚、助理、助選員及支持團體,他們會針對不同場合,提供演講用的底稿供候選人參考。面對不同的宗教團體,這些政治人物會找具有該宗教背景的相關人員,協助他們擬定討好該宗教的政策與說詞來爭取支持。

  可能在塞魯士王的執政團隊中有一些猶大人,這些猶大裔的官員幫助他擬訂給帝國內猶大民族的詔書草稿。而這些猶大官員草擬詔書內容時,把他們心中多年的盼望,就是猶太人可以從被擄中歸回,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的盼望寫到詔書中。這內容剛好符合新成立的波斯帝國對各民族宗教寬容和尊重的態度,希望藉此爭取各民族支持新政權,於是形成了正式、有效力的詔書內容。塞魯士王的新帝國政策容許猶太人自由選擇是否要歸回耶路撒冷,猶太人很快地成為波斯帝國忠實的擁戴及支持者。如果當年有投票制度,我相信幾乎所有猶太人都會投塞魯士王一票。

  解釋到這裡,我們可能會有一點失望,搞半天原來塞魯士王的詔書只是為了爭取帝國內各個民族支持的政治辭令,他下詔讓猶大人歸回猶大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並不獨厚猶大人,而是帝國內所有民族一體適用,但這仍舊是上帝的作為!為什麼有把握可以這麼說?關鍵在以斯拉記一章1節:「波斯王塞魯士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還是用政治人物的選舉和施政為例。一個政治人物有許多幕僚,他也要面對很多不同群體的期待與施壓,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也會有所衝突。當幕僚們提供各式各樣的對策與建議,政治人物最後還是必須自己判斷要選擇推動、執行哪些政策。有些政策的選擇就在執政者的一念之間,而以斯拉記一章1 節強調塞魯士王會施行這樣的政策,是因為上帝激動他的心,而上帝激動塞魯士王下詔讓猶太人可以歸回耶路撒冷並且重建聖殿,是為要應驗先知耶利米的話: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後,滿了七十年便可以自被擄之地歸回。


 .「這全地必然荒涼,令人驚駭。這些國民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七十年滿了以後,我必刑罰巴比倫王和那國民,並迦勒底人之地,因他們的罪孽使那地永遠荒涼。這是耶和華說的。」(耶二十五:11-12)

 .「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耶二十九:10)


  以斯拉記一章1 節強調的是,塞魯士王的興起是上帝的作為。塞魯士王所下詔書的內容,以及背後所代表波斯帝國的民族政策,是上帝感動他的心,賜給他智慧所帶來的結果。正如箴言二十一章1 節所說的:「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登入註冊 後檢視商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