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民族的形成(教師本)青少年級互動研經教材1
青少年級互動研經教材 【舊約與信仰生活系列】 1.以色列民族的形成 2.以色列的歷史 3.以色列的先知 4.以色列人的智慧
以色列民族的形成
立足於台灣社會,關心觀察台灣社會脈動者,莫不得一共識,那就是時下年輕人的世界常叫中老一代望背興嘆。
向來傳統以儒家與道家思想為主軸的先賢長輩,都相信也多半欣賞儒家的淑世精神,在功成名就的同時,也能達到個人自我實現的目標,也就是說自我與群體社會是相互需要而互補共榮的。從個人到家庭,從家庭到社會,從社會到政治可謂一脈相承。然而,先賢長輩們也體認自覺容易覺人難,人若不與我同調,群體生活就難以盡如己意。
所以人需學習儒家的英雄豪情,也需具有道家的隱士風格。從外在生活儉約淡泊做起,卻又能夠不忘孕育心靈的豐富與樂趣。從他們的經驗中常可以體會到「忘了我是誰」,而之所以「忘我」是為求忘卻世間特定角色、地位、人際關係的我;忘了這個「我」就能呈現真正的「我」。
先賢長輩的興嘆是現代社會愈來愈嗅不到儒家、道家的精神味道,更不見成己成人、群體與自我共榮的風格;更別說豐富心靈的人生態度了。
社會興嘆之餘,反觀我教會現況,是否優悠然於社會現狀?教會自許以信仰勉育年輕一代,是否叫年輕一代更臻豐富心靈、悠然豐富的生命內涵?
我們常常看見年輕一輩果真「忘了我是誰」,然而他們真正想問的卻是:「這就是我所要的嗎?」「這就是我嗎?」真正企求明白的是「真我」是誰?他們也想呈現真正的「我」,明白真正的「我」。
相信您我關心年輕一代信仰的教育者,肯定也投以熱誠實踐的理念是「信仰教育能豐富心靈、豐富生命」。然而我們面對的挑戰是:我們的信仰教育培育出年輕一代果真擁有豐富心靈、儉約淡泊,又能對社會群體懷抱淑世責任嗎?如果他們對共存共生的社會都缺乏認同與熱情,又如何談心靈豐富的「真我」世界?
對青少年一代,我們不希望停留在感嘆、責備的教養階段,我們期待再次投入更多的熱誠,更多的信仰動力及實踐,讓青少年與年長一代不僅在群體生活中有對話的機會,也能享受與主對話的甘甜。
當年輕一輩的內在心靈有如活潑的律動腳步向前跨出時;當年輕一輩擁有自覺覺人的淑世涵養時;我們都要蹺起大拇指說:年輕人真棒!這也是此套教材努力的目標。但願上帝悅納這項事工,也得以造就主的孩子。